以鄉村振興的縱深推進鞏固脫貧成果
沒有脫貧攻堅,就沒有鄉村振興;鄉村不振興,脫貧攻堅就不可能鞏固。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编l村振興比脫貧攻堅的時間更久、任務更重、要求更全面,空間維度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前后關聯,全方位對接,更有利于實現鄉村整體全面振興。
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后,不僅要對脫貧成果進行鞏固,更要將成果鞏固內置于鄉村振興謀篇布局中,避免“返貧惡性循環”。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要以“五位一體”建設為統籌,注重整體性發展,將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做到由點到面地上下結合、漸次過渡,為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泥l村筑牢基礎。
以加強黨建帶動鄉村振興。村莊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空間載體,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后,將進入相對貧困治理新階段,要以加強基層黨建來構筑對鄉村振興的組織保障。要增強組織力,凝聚中堅骨干、團結一切力量,維護村級各類組織的特別法人地位和權利,廓清與理順新舊組織的內外關系,解決黨組織虛化、軟弱和邊緣化難題,不斷鞏固黨的基層執政基礎。要培育好基層“領頭羊”,結合鄉村振興要建成的階段性目標,設計科學適用、搭配合理的實踐課程,著力于村主職干部勝任能力提升,不斷夯實黨的基層執政基礎。要確立導向性,優化對干部的考核、監督和激勵,將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具有親情思維、鄉土氣息、扎根基層的“三農”新一代充實到鄉村振興一線隊伍中,探索具有吸引力、競爭性的待遇體系,不斷完善黨的基層執政體制。
以規劃布局堅守地域文化多樣性。貧困地區的另一特征是文化具有多樣性。在鄉村振興規劃的設計與方案實施中,要為文化傳承留出適當的物理空間。要注重文化樣式保護,區分物質文化與非遺文化,借助先進技術、科學制度、創新理念,將保護融入到鄉村振興“產業、生態、治理、生活”維度中,促成中觀和微觀保護全方位落地。要建立依法保護條例,構筑起有利于文化保護的公益訴訟制度,為貧困地區留住特色景觀與文化樣式提供保障。
廣西玉林“五彩田園”農業嘉年華
以本位回歸增強村民積極性、主動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鞭r村改革的成功實踐說明對人民主體性的激活主要在于對因地制宜做法的認同與推廣。一是通暢溝通增活力,以富有生活化的形式,搭建村民想溝通、愿溝通、能溝通的渠道,在村級事務的決策中讓村民有參與性、獲得感。二是類型培訓強能力,依據村民文化素質與參與能力,結合產業發展、勞務輸出、技能提升、電商營銷等實際,有針對性地實施類型化培育工程,將理論講授、案例考察與創業分享相結合,使培訓成為致富的助手,支持村民“能”起來。三是觀摩學習添動力,分批次地組織村民到鄉村振興示范點參觀,讓鄉村振興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導村民“動”起來。
由中農富玉承辦的2019年容縣農民教育培訓項目課堂培訓與實地觀摩
以資源搭配彰顯產業層次多元。鄉村振興的產業不僅要興更要旺,更要以興促旺、以旺帶興。而大多貧困地區的產業水平參差不齊,檢驗振興成效的核心要件仍是村民增收渠道拓展和空間擴容。在產業定位與發展上,要對接城市有效需求促進市場補位,立足鄉村資源本底、地理環境區位及在對其他產業村歷史經驗的借鑒中精準把脈、特色施策。貧困地區較大的優勢是綠色資源相對富集,鄉村振興中要引導各地突出“綠色”產業龍頭作用。在產業布局與優化上,要甄別區域供需關系實行錯位發展,借助大數據平臺、新營銷模式等,在區域內實行統一謀劃,以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資源,促零為整。在產業融合與轉型上,要結合產業發展現實,協調一、二、三產業間的主融合方向,做到“精于業、特為王、專立市”,以區域性品牌帶動整個市場轉型升級,避免“多村一品”。
以區域協同推動城鄉相互銜接。城大鄉小的格局凸顯了鄉村振興中城鄉何以融與如何融的雙面性。貧困地區城鄉融合要做到空間規劃有序,以距離城鎮中心和實住人口為參考,將鄉村進行特大鄉村、大鄉村、中等鄉村、小鄉村分類,采取城鄉融合歸類,實施壯大、合并、融入的指導策略。要做到城鄉機理有別,對于承載獨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他樣式給予保護,避免在拆建中導致文化流失,并通過舉辦傳統節慶活動來增強人們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知,使鄉村文化機理在城鄉融合中得以留存與承續。要將已納入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的村莊建好,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建成目標為準繩,探索普適性的規律,總結具有操作性的經驗,做到振興一批、示范一批、引領一批。
“五彩田園”中國農業公園
以運行協調達到體制機制適宜。打贏脫貧攻堅戰,國家先期的政策扶持、機制對接、資源調配、財力保障、人力動員等會延續到貧困地區鄉村振興,政策耦合性與適宜度尤為重要。一是明確銜接主體,縣級政府做好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銜接,建立在鄉村振興中主動作為的獎懲機制,整體上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保持同節奏、共頻度,穩步推進、久久為功。二是拓展鄉賢空間,建立鄉賢參與鄉村振興渠道、機制與平臺,促使形成全程參與、有所作為的制度;對精準扶貧中積累豐富經驗的人才給予重用,同時建好規劃、融資、管理、信息化等人才服務平臺,將行業協會、學校智庫、地方政府、產業基金結合起來,建立項目動態監測體系,提高項目實施質量與產業發展績效的考核權重。三是形成上下互動,結合貧困地區地勢、血緣、文脈,總結精準脫貧中多種方式齊頭并進的好做法,完善促進鄉村振興的制度供給。
文章來源:湖北日報